【援青纪事二】“大爱无疆•海北光明行”见闻
2018-11-20
清晨,手术车开进海晏县,目的地是县人民医院。由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紫外线强烈,积雪期长,再加上高原上的饮食习惯以高蛋白、高脂肪为主,白内障患病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各县均有分布。统计数据显示,青海省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约2800例,许多患者受当地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落后所限,长期处在失明的痛苦中。此次“大爱无疆•海北光明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白内障患者复明,同时兼顾治疗其他眼科疾病。
上午9点,海晏县人民医院还看不到病人进出的景象,但是在大厅门口已经有三位老汉在等待。一看到手术车进院,赶紧过来打听是不是山东专家。原来,他们都是来看眼睛的,早早就到了。他们听说山东专家技术好,这次一定要看上。很快闻讯而来的患者多了起来,队员们首先展开紧张的筛查。
专家们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和胬肉患者,立即安排准备手术。
今年58岁家住哈勒景乡的官保大叔在六年前右眼接受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效果很好。三年前,他的左眼也长了白内障,视力逐渐模糊,现在已经完全看不见了,他琢磨着应该到了该做手术的时候。检查发现他的晶状体核已经成熟,专家说可以立即做手术,他很高兴。
家住西海镇城西社区的朱大爷感觉半年来视力大不如前,眼下看书读报已经非常困难了,他怀疑自己患上了白内障。经过专家检查是老花眼,验光配上一副老花镜就能解决。朱大爷对检查结果很满意。
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在三岁时因外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现在来迫切地求助医疗队。经检查,眼球结构已经严重变形,专家们已经无能为力了。温莹主任用尽量委婉的语气把这个让人难过的消息告诉孩子家长,并鼓励孩子勇敢地用那只健康的眼睛看世界。
对于筛出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医生开始在眼睛上滴涂散瞳药。大家焦急地等待手术的开始。
【手术】
手术镜下除“障”
在人眼球前端的方寸之地,角膜穿刺、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吸出、晶体植入,一系列的手法全凭一双巧手在几分钟内一气呵成。专家娴熟的操作被笔者戏称为“在眼球上雕花”。负责主刀的刘冬梅主任和温莹主任都是刚从美国进修回来,她们带来了最好的技术。她们说,尽管白内障手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必须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半点差池。
官保大叔经过准备,如愿以偿地走进手术室。
五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官保大叔的眼睛立即有了光感,他马上说道:“我看到了!看到了!”下了手术台,他转身向医护人员双手合十表示感谢。为他主刀的刘冬梅主任对笔者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病人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身为医生最幸福的时刻!”
已经滴涂麻药等候手术的患者看着病友满意地走出手术室,非常羡慕也很期待。
手术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位白内障合并胬肉、小瞳孔的患者让主刀医生很棘手。一般来说,小瞳孔的患者预后很可能不好,可以放弃。面对患者的信任的目光和央求的神情,两位主任犹豫了。她们紧急商量:“如果咱们冒险做,后果不可知,但他可能还有复明的希望;如果咱们不做,他会永远失明。要不,咱们就冒一次险吧!”两位主任联手操作,别的白内障手术几分钟一台,而这台冒险的手术两人整整做了一个小时。当手术结束,病人激动地喊:“我看到亮光啦!”两位主任如释重负,相视一笑,为他戴上了眼罩,并仔细嘱咐他第二天准时来复诊。尽管两位主任忙于紧张的工作,没有多少话语,笔者还是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
下午两点,手术告一段落,医疗团队抓紧时间吃中午饭。主刀的刘冬梅主任累得一点胃口也没有,只想喝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