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觉日:关爱你的眼睛】全生命周期护眼指南
2025-10-09
10月第二个周四是世界视觉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Love Your Eyes”(关爱你的眼睛),旨在唤起全球公众对眼健康的重视,鼓励每个人将视力保护纳入日常,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眼保健服务,减少可预防的视力损伤与失明等问题。
从新生儿到中老年,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眼病风险,而科学护眼习惯能大幅降低视力损伤概率。以下是一份覆盖全年龄段的护眼指南,助你精准预防、科学管理。
婴幼儿期(0-3岁):警惕先天性眼病,早筛早治是关键
核心风险: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性眼病、过敏性眼病。
常见眼病及症状:
○ 先天性白内障
症状:瞳孔区发白或异常反光、眼球震颤、畏光、视力发育迟缓(如3月龄无法追视)。
危害:若未在6月龄前手术,可能引发弱视。
○ 新生儿泪囊炎
症状:出生后持续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尤其晨起时结膜囊脓性分泌物)。
病因:鼻泪管下端未完全开放,泪液滞留引发感染。
○ 先天性青光眼
症状: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角膜水肿(黑眼珠浑浊发白)、哭闹。
危害:高眼压持续损害视神经,需在1岁前积极降眼压治疗。
○ 过敏性结膜炎
症状:频繁揉眼、流泪、结膜充血、眼睑红肿等。
诱因: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
护眼建议
● 出生后42天、3个月、1岁进行三次关键视力筛查(包括红光反射试验、眼位检查)。
● 发现异常立即就医,避免盲目使用眼药水(如激素类药水可能加重青光眼)。
● 保持眼部清洁,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擦拭分泌物。
学龄前期(3-6岁):关注视觉发育,建立屈光档案
核心风险:屈光发育及视功能异常。
常见眼病及症状:
○ 小儿斜视
类型:内斜视(“对眼”)、外斜视、垂直斜视。
危害:眼位异常影响双眼三级视功能发育。
○ 小儿弱视
症状:矫正视力低于同龄人正常水平(如3岁<0.5,5岁<0.6)。
病因:斜视、屈光参差(两眼度数差>250度)、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
○ 屈光不正
远视储备不足:远视储备不足:3岁儿童应有+2.50D~+3.00D远视储备,若储备过早消耗易发展为近视。
护眼建议
● 3岁起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6个月监测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远视储备。
● 斜视确诊后需根据斜视度数大小进行治疗(如手术矫正)。
● 弱视治疗黄金期为3-6岁,8岁前效果较好,12岁后治疗难度增加,可通过配镜、遮盖、视觉训练恢复视力。
●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每次<20分钟),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
青少年期(6-18岁):科学防控近视,警惕高度近视并发症
核心风险:近视快速进展、视功能异常。
常见眼病及症状:
○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调节痉挛导致暂时性视力下降,散瞳验光后近视度数消失。
真性近视:眼轴增长(>24mm)导致近视度数不可逆。
○ 高度近视
危害:眼轴每增加1mm,视网膜脱落风险增加3倍;可能伴发黄斑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等致盲性病变。
○ 干眼及视疲劳
症状:眼干、眼胀、头痛、注意力下降,长期可导致调节功能衰退。
护眼建议
● 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6米外20秒。
● 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
● 夜间使用暖色调照明(减少蓝光对昼夜节律的干扰)。
中青年期(18-40岁):对抗干眼与代谢性眼病
核心风险:用眼过度、慢性病相关眼病。
常见眼病及症状:
○ 干眼症
类型:蒸发过强型(睑板腺功能障碍)、水液缺乏型(泪液分泌不足)。
症状:眼干、异物感、烧灼感、晨起睁眼困难。
○ 慢性病相关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出血、频繁发作的一过性视力下降。
○ 视疲劳
症状:长时间盯屏幕后眼胀、头痛、鼻根部酸胀、肩颈僵硬等 。
护眼建议
● 干眼症治疗:
物理疗法:40℃热敷+睑板腺按摩(每周2-3次);
药物:人工泪液(无防腐剂型)、环孢素滴眼液(中重度干眼)。
● 慢性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每年查眼底,控制血糖(HbA1c<7%);
高血压患者定期测血压,避免血压骤升引发视网膜血管阻塞。
中老年期(40岁+):防控年龄相关性眼病
核心风险:年龄、生活习惯、激素水平等引起的退行性病变。
常见眼病及症状:
○ 白内障
症状:视力渐进性下降、畏光、色觉改变(如看蓝色物体变淡)。
治疗: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青光眼
类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慢性,早期无症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突发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危害:视神经萎缩导致不可逆盲,需终身控制眼压(目标<15mmHg)。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症状:视物变形、中心暗点、阅读困难,晚期可致失明。
危险因素:吸烟、高血脂、紫外线暴露。。
○ 老花眼
症状:视近困难、需将书本放远阅读、长时间用眼后头痛。
矫正:渐进多焦点眼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手术时植入)。
护眼建议
● 每年进行全面眼检查(包括眼压、眼底照相、OCT扫描)。
● 戒烟:吸烟者AMD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5倍。
● 饮食补充:多吃深色蔬菜(菠菜、羽衣甘蓝)、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补充叶黄素和锌。
● 户外活动戴太阳镜,避免紫外线加速晶状体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