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85%的近视患者是可防可控的
2023-12-08
“中西医理论都认为,85%近视患者由环境因素造成,是可防可控的。尽管很多患者有遗传倾向,但如果及时进行提前防控,他可以不发展成近视患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卫健委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近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岐黄学者论坛上指出,近视是多因素导致,但可防可控。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专家指导青少年防控近视。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人数居世界第一,近视一旦形成无法治愈。这严重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成为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毕宏生指出,真性近视一旦形成是无法治愈的,这就提出了近视防控的一个指导原则——以防为主,防控结合。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据悉,近视防控有两个标准,一是看散瞳后验光的屈光度。二是观察眼轴的长度,眼轴的增长是评价近视发展的一个金标准。如果阻止了眼轴的过度增长,就会阻止绝大部分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毕宏生说,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应坚持“节点前移,以防为主,防控结合,中西结合”的原则。
一是根据《中西医结合防控指南》,预防近视的发生。
他告诉记者,儿童青少年经睫状肌麻痹验光后若屈光度≤+ 0.75D,即处于近视临床前期,其远视储备值较少,眼轴增长相对较快。如果同时存在父母双方或一方近视、户外活动时间不足、近距离用眼强度较大等高危因素,近期发生近视的风险极高,应给予近视发生的预警提醒。通过健康教育、不良用眼行为监测、培养良好用眼行为等改善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并结合穴位干预,调节眼部气血的运行,增强脏腑精气对眼睛的濡养,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
二是避免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儿童青少年多伴有视功能异常,表现为调节的精准性和稳定性下降,近视临床前期的假性近视发生真性近视风险增加。假性近视的儿童青少年若出现远视力下降、远视储备值较少、调节功能下降、近距内隐斜等情况,应及时进行近视发生的预警。毕宏生说,中医在缓解调节过度和调节痉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未病先防”思想指导下,应结合用眼行为干预和视光学方法进行疗效巩固,建立正常视功能,治愈假性近视,从而延缓真性近视的发生。
三是避免低度近视往中高度近视发展。
近视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度每年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毕宏生说,发生近视的年龄小、角膜曲率较陡峭等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较快,应及时进行近视进展和高度近视的预警。在健康宣教、维持良好用眼行为的基础上,遵循“既病防变”思想,应根据适应证积极联合应用有效的西医、中医干预措施,控制近视度数加深,延缓低度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
此外,行为医学的改变也是今年全世界提出的近视防控第一个主题。“如何从根本上来防控孩子近视,首先要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对因治疗。”毕宏生说,对因治疗就是针对近视的七大高危因素进行治疗。这七大高危因素包括,长时间持续性近距离阅读,电子产品的应用,室外活动的减少,灯光照明不足,坐姿不端正,睡眠时间短,饮食。
据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研发了用眼行为的监测与矫正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并纳入到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里。“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发现在防控示范学校降低12%近视的发生率,取得非常好的显著效果。”毕宏生说。(记者 曾亮亮 北京报道)
原文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797248?d=134b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