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报道:毕宏生:“小眼镜”防治刻不容缓

2016-03-22

  “山东省检察机关坚持惩治预防两手硬,持续形成反腐败强大威慑力,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严把批捕、起诉案件质量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希望各级检察机关进一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保障和服务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不久前,笔者约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毕宏生。采访地点定在位于英雄山路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是这家医院的院长。
  初见毕宏生,其典型的知识分子气质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他缓步走到笔者面前,微笑着伸出手,儒雅谦逊。他的手不大却指骨有力,手掌干燥、温暖。

天生一双眼科医生的“好手”
  我们的访谈就从手说起。毕宏生将双手展开,上下翻面看了看,说:“做手术的手,尤其是做眼科显微手术,要沉稳,要干燥,要灵活,我很幸运。”
  他从不喝酒和咖啡,茶也很少碰,每天就是白开水,即使在国外也“不受诱惑”。“喝咖啡、喝酒会麻痹神经,长期下去会引起手抖,我索性就不碰了。”常常,这双手还很有“魔力”。遇上焦躁不安的病人,毕宏生将手往其头上一搭,轻声说一句“我是毕大夫,我来给你手术”,病人顿时安静下来。
  被病人信任,除了有真诚和蔼的态度,还要有过硬的医术。3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一直深深烙在毕宏生的脑海里:当时他在一家医院实习,一位双目失明的男子在妻子陪同下来院看病,妻子跪在医生面前痛哭流涕,说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请求医生竭力治疗,哪怕卖房、卖地、卖牛,她也要把丈夫的眼睛治好。“如果那时有现在的技术,也许他会好起来……”毕宏生当时发誓要学好本领,让更多人重见光明。
  白内障手术,关键步骤是手工“撕囊”,要撕成环形、连续且居中,如果撕不好,则可能产生纵向撕裂及出现并发症,所以手上功夫必须了得。
  毕宏生下了苦功。他买了葡萄,一个个撕,最终,他撕出了“第四代撕囊法”,使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几近100%,被业内誉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回顾毕宏生近20年来的临床技术,人们会发现这样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他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已经达到国内首屈一指的水平;当业界都在提高囊外摘除技术的时候,他已着手开展超声乳化手术;别人还在做大切口的时候,他已经转向微切口;大家普及微切口的时候,毕宏生果断引进了眼科激光手术系统,用飞秒激光完成白内障手术中最重要的角膜切口制作、撕囊和预劈核环节,实现了白内障手术“无刀化”操作。
食品问题会导致孩子视力低下
  有报道称,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山东省,高中生近视率为90%,初中生近视率为60%,小学生近视率也达到40%。视力低下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择业,还可因并发症导致失明。在毕宏生看来,青少年的视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问题。
  毕宏生对此很担忧。早在7年前,作为一名山东省人大代表,他就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的议案,被列为当年山东省第3号重点办理议案。他还发起成立了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和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会。
  调研中,他发现目前青少年视力防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而制约防控工作的瓶颈在于:中小学生查体项目中眼科检查过于简单,容易漏诊误诊;正规专业防治机构数量少、缺少专业防治人员和技术队伍;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建档覆盖率不高,建档不规范;缺少全国统一、规范的防治模式和技术标准。
  在2014年全国人代会上,毕宏生提出青少年视力低下系统防治模式——节点前移、重在预防、防控结合。
  2015年参加全国两会时,他又一次带去了关于降低和预防青少年视力问题的议案。
  毕宏生介绍,导致青少年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影响和食品问题,而对电子设备的高度依赖和缺乏体育锻炼,则是重要原因。
 为什么食品问题也是导致孩子视力低下的原因之一?“大家可能觉得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怎么还缺乏营养呢”,毕宏生解释,现在一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生长素和添加剂,孩子的个子确实长得非常快,但由于支撑眼球发育的微量元素跟不上,导致轴性近视,而轴性近视又导致眼球营养供应更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学校和有关部门在青少年视力检查治疗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他表示,目前中小学生在查体项目中眼科检查项目仅为视力检查,难以对学生眼睛健康状况作出全面评估,容易漏诊误诊。同时,正规专业防治机构人员缺乏,入校查体人员机构混乱,诱导消费假冒伪劣视光产品和技术等问题也给青少年视力问题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对此,毕宏生建议教育部和卫计委联合修订中小学生查体项目,在眼科检查中增加客观验光项目以及必要的眼科常规检查,并规定,凡是入校查体的机构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具有眼科和视光诊疗科目的正规医疗机构,杜绝没有资质的商业视力保健机构入校查体。
  毕宏生还建议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指导入校查体的医疗机构开展规范的视力筛查、建档,以及后期的预警、综合防治的查治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运用视觉筛查、科学预警、康复矫治、效果评估等方法,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建立医院、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干预模式。
“小眼镜”要科学系统防治
  “近年来新参军的人员中约有85%是做过屈光手术的患者,飞行员招生甚至面临着招不到视力合格学生的窘境,视力健康已成为影响改善民生的医学问题。”毕宏生建议,将防治青少年视力低下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立完善并广泛推广青少年视力低下预防干预体系和防治工作运作模式。科技部、卫计委应针对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进行专项研究,尽快建立科学、规范、可行的青少年视力低下筛查、防治诊疗体系和试行标准,最终形成可在全国推行的国家标准。
  针对视力低下防治机构混乱、相关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等现象,毕宏生呼吁,教育部门应禁止非正规医疗机构及营利性视力保健机构进入校园,禁止学校与其开展各种形式的商业合作;卫生部门要加强资格审查和准入;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要加强视光产品的质量检查和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以及眼科、眼视光、眼镜等行业的各路同仁齐心协力,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探索和实施科学规范的防控方法,最终实现青少年视力低下患病率大幅下降。”毕宏生补充道。
■代表档案
  毕宏生,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施尔明)眼科医院院长、教授,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主任,美国白内障与屈光学会国际会员,美国路易威尔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