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网报道:毕宏生:为更多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2018-04-11
“在全世界包括欧美国家,近视眼发病率都在上升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地区近视眼发病率在下降,就是山东省。”当选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18年2月月度人物后,毕宏生和记者分享着喜悦。
毕宏生不仅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全国著名眼科专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10年里,为了改变青少年视力日益低下的严重状况,他和团队为700多万名山东省中小学生建立了视觉健康档案,如今参与防控地区的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下降了8%~13%。“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不遗余力地发挥社会职能。”毕宏生说道。
一定要减少“小眼镜”
“孩子做了一晚上作业,家长说,为了奖励你做完作业,去玩儿电脑吧。这样,孩子的眼睛永远得不到休息。” 毕宏生眉宇间露出担忧。
青少年视力低下,是毕宏生关注了很多年的问题。繁重的课业,手机、电脑等侵入青少年的成长,孩子过早进行近距离阅读,食品健康等方面的因素,使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从10年前,毕宏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一旦形成了真性近视,再治愈是不可能的,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近视的防控。”毕宏生说,10年前,尚没有人探索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他觉得不能等,便开始多方奔走呼吁。10年的时间,他成立了防治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由100多位眼科与视光专家组成的专业视光服务队伍,成立了防控中心,利用现代视光技术和科研成果,制订《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觉健康规划方案》,对基层眼科医师和校医开展视力低下综合防治培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毕宏生的这支队伍。
如今,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毕宏生和团队设立了生命全周期眼部健康系统,为山东省600万学生进行视力低下筛查,为700多万中小学生建立视觉健康档案,每年为超过15万名视力低下青少年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培训了5000多名校医、班主任,培训学生和家长7万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毕宏生多年来不求回报的坚持。
如今,山东青少年近视率的下降趋势走在全国前列,毕宏生在视力低下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被称为“山东模式”。毕宏生说,今年6月6日是第23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青少年近视的科学防护”,活动现场就设在山东,到时世界卫生组织的防盲官员将到山东参加活动。“这是对‘山东模式’的认可,是最让我高兴的事。下一步,我们希望这套成熟的防治模式能在全国推广。”毕宏生说。
这份公益事业做了22年
“医生这份职业本身就有公益属性,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在毕宏生看来,一个医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但可以创造一个平台。
至今,毕宏生都记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慈善爱心防盲手术车上的一幕。当年,马晓伟登上防盲手术车,给做完手术的患者揭下纱布。“那一幕被拍了下来,当时马主任跟我说,这是最好、最感人的事,让我至今难忘。”
十几年前,毕宏生在门诊发现,有些病人检查之后不来做手术。调查原因后他发现,有些患者住在贫困边远地区,连治病的路费都凑不齐。“他们来不了,我们就过去。”2007年,由毕宏生发起、山东省慈善总会等共同捐资购置了一辆“山东省慈善爱心手术车”。在这辆车上,可以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切割等眼科手术。
十多年来,毕宏生和他的团队把防盲手术车从边远农村,开到边陲海岛、贫困山区,每年行程4万多公里,为4万多名贫困患者施行减免费医疗救助手术,累计减免了1.2亿元。“我们跑遍了齐鲁大地,也参加了援青、援疆、援藏,这是建在老百姓心坎上的工程。”
眼看着众多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后大悲大喜的情感转换,毕宏生对“黑暗”与“光明”的理解更加深刻。毕宏生常说,所谓好医生,应该超越自我,站在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高度去要求自己思考、说话、做事。
“从起初只有我一个人做,到现在有一个团队做公益,已有22年,大家用日复一日的付出,诠释着医者的善良和敬业,这值得永远传递下去。”如今,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专门成立了社会公益部,他想把公益事业继续做下去,把一份份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为更多的眼疾患者打开心灵之窗。
毕宏生不仅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全国著名眼科专家,也是全国人大代表。10年里,为了改变青少年视力日益低下的严重状况,他和团队为700多万名山东省中小学生建立了视觉健康档案,如今参与防控地区的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下降了8%~13%。“一名好医生,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不遗余力地发挥社会职能。”毕宏生说道。
一定要减少“小眼镜”
“孩子做了一晚上作业,家长说,为了奖励你做完作业,去玩儿电脑吧。这样,孩子的眼睛永远得不到休息。” 毕宏生眉宇间露出担忧。
青少年视力低下,是毕宏生关注了很多年的问题。繁重的课业,手机、电脑等侵入青少年的成长,孩子过早进行近距离阅读,食品健康等方面的因素,使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青少年视觉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从10年前,毕宏生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一旦形成了真性近视,再治愈是不可能的,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近视的防控。”毕宏生说,10年前,尚没有人探索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他觉得不能等,便开始多方奔走呼吁。10年的时间,他成立了防治专家委员会、组建了由100多位眼科与视光专家组成的专业视光服务队伍,成立了防控中心,利用现代视光技术和科研成果,制订《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觉健康规划方案》,对基层眼科医师和校医开展视力低下综合防治培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毕宏生的这支队伍。
如今,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毕宏生和团队设立了生命全周期眼部健康系统,为山东省600万学生进行视力低下筛查,为700多万中小学生建立视觉健康档案,每年为超过15万名视力低下青少年提供规范化诊疗服务,培训了5000多名校医、班主任,培训学生和家长7万余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毕宏生多年来不求回报的坚持。
如今,山东青少年近视率的下降趋势走在全国前列,毕宏生在视力低下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被称为“山东模式”。毕宏生说,今年6月6日是第23个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青少年近视的科学防护”,活动现场就设在山东,到时世界卫生组织的防盲官员将到山东参加活动。“这是对‘山东模式’的认可,是最让我高兴的事。下一步,我们希望这套成熟的防治模式能在全国推广。”毕宏生说。
这份公益事业做了22年
“医生这份职业本身就有公益属性,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在毕宏生看来,一个医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但可以创造一个平台。
至今,毕宏生都记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慈善爱心防盲手术车上的一幕。当年,马晓伟登上防盲手术车,给做完手术的患者揭下纱布。“那一幕被拍了下来,当时马主任跟我说,这是最好、最感人的事,让我至今难忘。”
十几年前,毕宏生在门诊发现,有些病人检查之后不来做手术。调查原因后他发现,有些患者住在贫困边远地区,连治病的路费都凑不齐。“他们来不了,我们就过去。”2007年,由毕宏生发起、山东省慈善总会等共同捐资购置了一辆“山东省慈善爱心手术车”。在这辆车上,可以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切割等眼科手术。
十多年来,毕宏生和他的团队把防盲手术车从边远农村,开到边陲海岛、贫困山区,每年行程4万多公里,为4万多名贫困患者施行减免费医疗救助手术,累计减免了1.2亿元。“我们跑遍了齐鲁大地,也参加了援青、援疆、援藏,这是建在老百姓心坎上的工程。”
眼看着众多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后大悲大喜的情感转换,毕宏生对“黑暗”与“光明”的理解更加深刻。毕宏生常说,所谓好医生,应该超越自我,站在社会和人类健康的高度去要求自己思考、说话、做事。
“从起初只有我一个人做,到现在有一个团队做公益,已有22年,大家用日复一日的付出,诠释着医者的善良和敬业,这值得永远传递下去。”如今,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专门成立了社会公益部,他想把公益事业继续做下去,把一份份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为更多的眼疾患者打开心灵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