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5失明源于它!“隐蔽陷阱”如何破?
2025-03-06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今年的3月9日-15日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主题为“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盲症与视力损害全球趋势》报告,青光眼已跃居全球不可逆致盲首因——全球每5-6位盲人中就有1人因青光眼而失明!更可怕的是,90%以上的早期患者毫无症状,这种“无声的视力窃贼”会在不知不觉中蚕食视神经,待视野缺损、视力骤降时,损伤已无法逆转!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提醒:早筛查、早干预,是抵御“视力小偷”的唯一防线!
1、青光眼:无声的致盲威胁
青光眼因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若不及时干预,视野会逐渐缩小甚至失明。其类型多样,症状各不相同: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典型表现:突发剧烈眼胀痛、视物模糊、虹视(看灯光有彩虹圈)、头痛恶心,易误诊为肠胃炎或偏头痛。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远视眼、家族史者。
● 慢性青光眼(开角型/闭角型)
隐匿表现:早期仅轻微眼胀、视力模糊,甚至无症状,但视野会逐渐缺损,犹如“温水煮青蛙”。
高危信号:验光矫正后视力仍不提升、频繁更换眼镜仍视物不清。
● 儿童青光眼
婴幼儿预警:黑眼珠异常增大(“牛眼”)、畏光流泪、频繁揉眼、眼睑痉挛。
家长注意:若孩子怕光、哭闹不安,需尽早就诊!
● 关键提醒:
约50%患者早期不自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一次眼压和眼底检查!
2、如何揪出青光眼?这些检查是关键
青光眼诊断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常见检查包括:
● 基础筛查
视力、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观察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构)。
● 深度检查
眼底照相:观察视神经是否受损。
视野检查:检测视野缺损范围。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精准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UBM(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房角结构,区分青光眼类型。
● 高危人群:
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青光眼家族史者,建议每半年专项检查!
3、对抗青光眼“三大武器”
青光眼需终身管理,目标为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
● 药物治疗
降眼压滴眼液(如前列腺素类、β受体阻滞剂),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
注意:部分药物可能引起眼红、睫毛变长等副作用,需定期复查眼表健康。
● 激光治疗
适用类型:开角型青光眼、部分闭角型青光眼。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如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
● 手术治疗
如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等等。
● 术后关键:
定期复查眼压、视野,警惕术后并发症。
4、警惕误区!青光眼防治的三大真相
青光眼因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若不及时干预,视野会逐渐缩小甚至失明。其类型多样,症状各不相同:
● 误区1:“眼压正常就不是青光眼。”
真相:部分患者眼压正常但视神经脆弱(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仍需治疗!
● 误区2:“手术后青光眼就治愈了。”
真相:手术仅控制眼压,需终身随访,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伤。
● 误区3:“青光眼是老年病,年轻人不用防。”
真相:高度近视、外伤、长期用激素者,年轻人也可能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