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报道:“我能做到对得起我所有的患者”眼科博士刘冬梅,要把擅长的白内障手术变成“屠龙之技”
2018-09-20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刘冬梅从事眼科诊疗工作十余载,早已不再是那个因为爷爷感叹“家里有个医生该多好”而学医的女学生。如今,她有了新的目标:把自己擅长的白内障手术变成“ 屠龙之技”—— — 一方面愈发精进治疗技术,另一方面研究预防和延缓白内障发展的有效方法,让自己技无可施。
达医名片
刘冬梅,主任医师,教授,眼科博士,美国约翰·莫兰眼科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对各种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具有较深的造诣;擅长各种类型的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尤其对复杂性白内障的联合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各种功能性人工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了系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科研项目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多项,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发表论文十余篇。
“我能做到对得起我所有的患者”
眼科博士刘冬梅,要把擅长的白内障手术变成“屠龙之技”
心念爷爷的感叹,要做家里的那个医生
说起自己的从医之路,刘冬梅说起初是与亲人有关。
因为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她自幼便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具体的概念,在她心中,治病救人的医者形象也越发伟岸。爷爷曾经感叹:如果家里有个医生,那该多好啊!
爷爷的话深深印在刘冬梅的心里。
她的学习成绩出类拔萃,高考时,成绩达到了北京大学的分数线。怀揣着医学梦想的刘冬梅没有迟疑,在“第一志愿”一栏中写下了“山东医科大学”。
走进大学校园,刘冬梅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求学路上顺风顺水的她坦言,自己在学医路上也曾遇到很多挑战。虽然静下心来学习对她来说并非难事,但是动手能力相较而言就有些薄弱了。眼科是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但刘冬梅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对手术很是排斥。
参加工作以后,刘冬梅的观念逐渐改变。从只需要对自己负责的医学生成长为一名要为患者负责的医生,她真正感受到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暗下决心要把手术练成强项。
于是,当上级医生做手术时,她就在一旁细心观摩;老一辈的医生们也会手把手教给她怎样将手术做得漂亮。“那段时间,我成长很快!”刘冬梅对记者说,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她彻底学会了什么叫做“患者至上”,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要将之作为毕生坚持的信条。
治疗时,她常会停下来冷静思考,从不会在患者身上“ 练手”;教学中,她也会让学生们先用动物眼球做手术练习,直到手法纯熟才能接触人眼。她说:“对待患者,一定要有一颗慈爱之心。”
坚持一字的执念,从不会说“你这个病”
提起刘冬梅,同事们会笑着说她“招病人”、“招实习生”、“很有亲和力”。
公认的好人缘,刘冬梅自己也颇为认可。“要尊重患者,要和他们成为朋友、平起平坐。”她说,“我能够做到对得起我所有的患者。”
3年前,70多岁的吴阿姨来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因为高度近视加白内障,她来到医院时,两眼处于几乎看不见的状态。刘冬梅为她诊断后,先对她的左眼进行了手术。
吴阿姨的左眼很快恢复了视力,她高兴地说:“这么快就重见光明,真的特别感谢刘医生。”在复诊的时候,她提着水果,一定要向刘医生表达谢意。
“我们医院是‘无红包’医院,谢谢阿姨的信任,这都是我作为医生应该做的。”刘冬梅说,“您的心意我心领了,水果您留着自己吃,多补充补充维生素C。”
由于刘冬梅坚决不收自己带来的水果,吴阿姨很是遗憾:“遇到你这么一位医术好、对患者也好的医生,叫我说什么好呢!我在心里拿你当自己的孩子看待。”
了解到吴阿姨的孩子常年在国外、感动于吴阿姨的质朴真诚,刘冬梅把自己的微信号告诉了她。现在,二人常常在微信聊聊健康、说说家常。
在右眼进行手术后,吴阿姨的双眼终于重见光明。“我要多多为你祈祷,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吴阿姨的话,让刘冬梅颇为感慨,更加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常重要。“为老人家医治是我的工作,是医生的天职,她却那么高兴,万分感恩……”
患者之所以提起刘冬梅来纷纷点赞,与她对待患者的那份真心和耐心沟通不无关系。在与患者交流时,她从来不会说“你这个病”,取而代之的是“咱这个病”,一字之差体现了她发自内心地将患者当亲人。
“其实,术前谈话也是我们白内障手术的重点。”她说,一般病情的患者,她会安排20分钟左右的术前谈话。特殊的患者,除了和患者谈话外,刘冬梅还会安排和亲属的谈话。“不要小看术前沟通,这既能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到当前的病情,又能让他们积极配合手术。”
青海归来,女儿从排斥变自豪
每个周一,对于刘冬梅来说,是一周里最为繁忙的一天。
早上8:00到中午12:30是门诊时间,中午简单在食堂吃点饭,就开始为周二的20多台手术做准备—— —与其他医生进行讨论、选择晶体、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下午还有医院的会议。加上其他工作,刘冬梅晚上7点能到家就算很早的了。
周二忙完20多台连台手术,简单吃口饭,还要进行科室管理和所带研究生的管理。
对于刘冬梅繁忙的工作,她的爱人感慨颇多。“一开始,对于她的工作不是太理解,觉得她工作太忙了,根本顾不上家。后来,有一次到医院看到患者对她一遍遍感谢,她脸上挂着开心的笑,也就慢慢想通了。”
“从小到大,都是爸爸和姥姥照顾我的。”刘冬梅的女儿今年13岁了,2016年她曾作为志愿者跟随母亲前往青海做手术。也就是那一次做志愿者的经历,让她对妈妈职业的认识有了改变。“以前是排斥的,但是上次去青海之后,我才理解到‘救死扶伤’这个词不仅是停留在字面上的……我觉得妈妈很好,我以妈妈为自豪!”
外表温柔如水,刘冬梅内心却格外坚强,她自称一点都没觉得辛苦,倒是很享受做手术的过程。也许,这种心态也与她心中的大医榜样—— —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不无关系。“我们毕院长不仅在本专业工作方面成就显著,而且一心承担社会责任,比如致力于在我省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实现了很好的效果。”刘冬梅说,毕院长的魅力还在于他非常接地气,对待任何患者从来都是心平气和地交流。
当然,作为直接在人眼球上做手术的医生,刘冬梅坦言有时压力也很大,而排遣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看闲书。“我还喜欢看《开讲啦》、《朗读者》、《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压力大的时候也会听听英语。”她说,有时她也将做家务当做一种排遣压力的方式,只是平时工作繁忙,做家务的机会并不多。
“如今,我们医院的白内障治疗已经与国际接轨了。”刘冬梅说,今后自己要在技术上更进一步,同时加强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将来开展系统的研究,更好服务临床”。
白内障治疗功夫的第九重———“屠龙之技”
刘冬梅希望有所突破,能找到一种预防和延缓白内障发展的有效方法。
白内障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不少老年朋友都谈“白”色变。
刘冬梅介绍,白内障是发生在眼睛晶状体上的疾病。正常情况下,晶状体是透明的,光线必须通过它及一些屈光间质到达视网膜,人才能清晰地看到外界物体。晶状体如果发生混浊,就阻挡了光线进入眼内,使人看不清东西,这就叫白内障。如果晶状体浑浊程度很高,就像在眼里糊了一层白纸,那就失明了。
刘冬梅说,除了包括她在内的眼科医师在不断探索,老年人自身也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预防白内障。
“预防重于治疗。”刘冬梅介绍,夏天首先要尽量避免强光刺激。烈日下户外活动时,最好戴上深色眼镜或宽檐帽,减少眼睛接受的紫外线照射量。研究发现,紫外线与白内障的发生是有关系的;此外,还要积极防治慢性病,包括眼部的疾患及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最易并发白内障,要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饮食宜含丰富的蛋白质、钙、微量元素,多食含维生素A、B、C、D、E的食物。例如多吃西红柿、橘子、苹果、葡萄、西瓜、猕猴桃等蔬菜水果。吸烟易患白内障已被证实,应及早戒烟。
“大家从生活中多注意,我们在医学中找办法,如果我们现在不断追求精进的白内障治疗技术,有一天成了‘屠龙之技’,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根本无处可施,那才是众生之幸!”刘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