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家和万事兴”齐鲁好家风主题展③时代家风
2022-06-22山东省纪委监委网站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我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若干措施,弘扬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优秀家教家风,展现新时代齐鲁家庭文明风采,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妇联等联合主办的“喜迎二十大 家和万事兴”齐鲁好家风主题展近日启动。展览分“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时代家风”“廉洁家风”四个版块,采用215幅图片、2万多字讲述了全国和山东43个优秀家风、廉洁家风故事。
1.王速成家庭:走正路,当好人,做好红色宣讲人
王速成,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志愿社团团长。其家庭为全国五好家庭、山东省五好家庭。
王速成是一位机关退休干部,有50年党龄,也是一名从军20多年的老战士。出生在军人家庭的他,一直牢记爱党爱国的家风家训,多年来,他以初心践行志愿精神,以行动传播文明理念。他牢记母亲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六个孩子,千万不能忘本,要走正路,做好人,千万别丢咱家的人。”这朴实的话,就是王速成家庭的家训。
2013年王速成退休后,毅然当起了红色故事宣讲人,义务为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被大家誉为红色故事的“活字典”、红色基因传承人。近10年来,他的身影活跃在社区、学校、部队、企业、机关,义务宣讲400多场,听众1万多人。他经常这样说:“我们要让一代又一代的家庭记住:昨天,英雄是我们的榜样;今天,我们要做孩子们的榜样;明天,孩子们就是未来的榜样!”
2.盛立军家庭:用行动诠释孝与廉的真谛
盛立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其家庭为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五好家庭。盛立军家庭是医学世家,奉行血脉连根和官不忘本的家庭理念,用行动诠释孝与廉。父亲总跟家人说的一句话是“尽孝要趁早”。尽管工资微薄,但父母把奶奶、姥姥同时接在身边赡养,几十年时间,奶奶和姥姥跟家人们生活在一起,二老就像一对亲姐妹,一直到90多岁去世。
2004年9月,父亲被诊断为肺癌。随着病情的恶化,父亲渐渐不能自理,每个周末家人们都从四面八方赶来陪伴父亲。盛立军不管多晚回家,都会和母亲坚持给行动不便的父亲做全身按摩,陪父亲聊天,直到老人走完11年的抗癌时光。2014年,盛立军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父亲写下这段话送给她:“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官民相连,血脉连根,官勿忘本。”她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把救死扶伤的天职记在心中,付诸于行动。
生活中,盛立军夫妇伉俪情深,比翼双飞。丈夫李红昕开创了我国超声引导下外科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方法,多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他们将把孝廉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3. 张保国家庭:家是温暖港湾,更是坚强后盾
张保国,济南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副支队长。其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
张保国,坚守危险的公安排爆一线20多年,被誉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他忘我工作,一心为民,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血肉之躯为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妻子李静,在济南第一粮库从事党群工作。结婚20多年来,她从一名军嫂变成一名警嫂,始终坚定地支持着张保国。她胸怀大爱,20余载理解和支持丈夫用个人安危换得万千百姓平安,默默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做丈夫的坚强后盾。2005年,在丈夫排爆严重受伤并落下七级伤残、婆婆因承受不住打击患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她用柔弱的身体、单薄的肩膀,担负起同时照顾丈夫和婆婆的重担。张保国康复后,李静再一次支持丈夫重返排爆岗位,承担全部家务,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在他们的精神熏陶和言传身教下,女儿张汝佳以父母为榜样,立志当一名人民警察报效祖国,于2019年考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张保国一家在平凡岗位上用初心、爱心、恒心书写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4.孙建博家庭:心有大爱,道德传家
孙建博,淄博市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其家庭为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
孙建博,一级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本应是社会扶助的对象,他却身残志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将一家负债4009万元、13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国有林场发展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带领职工打了一场翻身仗。
1996年,在孙建博生意最红火的时候,他放弃个人事业,接过了濒临绝境的原山林场。在困难面前,他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他昂首挺胸,锐意开拓。原山林场不仅成为全国4855家国有林场的改革样板,还先后接管、代管了4家困难事业单位,解决了近千名职工的就业问题。20年多来,他勤恳敬业,几乎没休过一个节假日。他热心公益,发起“爱心原山”团队,开展了植树护绿、扶残助残等爱心活动。他一直在燃烧自己,为社会奉献光和热。
在家里,他孝敬老人,夫妻和睦,教育孩子做事要先做人。儿子举办婚礼不仅不铺张,还要到福利院献爱心,让后代接受教育。妻子焦翠红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毅然挑起家庭的全部重担,不顾自己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悉心照料常年卧床的婆婆。心有大爱,道德传家。孙建博一家奏响了一曲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
5.张继东家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张继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副主任。其家庭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
张继东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2003年非典发生后,母亲舒志荣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院抗击非典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每天在临床一线救治病人,有时为抢救重症病人需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如今,母亲年过七旬,仍坚守岗位。张继东耳濡目染,深受教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接过母亲的“接力棒”,坚定奔赴援鄂抗疫一线。她说:“我从小立志要像妈妈一样,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张继东的丈夫宋宇是青岛市口腔医院正畸科主任医师。张继东援鄂期间,丈夫承担起照顾双方父母和一双儿女的家庭重任。同时,还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坚守工作岗位,为患者诊疗服务。在家里,张继东不仅是好女儿,也是好儿媳。为了照顾身体不好、耄耋之年的婆婆,她把公婆从老家接到青岛共同生活十几年,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张继东家庭医者初心、医者大爱的好家风将继续浸润着儿女的成长。
6.朱呈镕家庭:从一人拥军到全家“总动员”
朱呈镕,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其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
朱呈镕20多年拥军如一日,走过36万公里拥军路,踏遍祖国边疆的边陲哨所,为士兵送鞋垫8万多双、水饺900多吨,到军营作报告400多场,累计捐款捐物1000多万元。她是数万名人民子弟兵心中的“最美兵妈妈”,是当代沂蒙新红嫂。
2020年,正在“天池第一哨”陪战士们过年的朱呈镕,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挂念突击建设火神山医院的子弟兵,立即动身赶回老家,组织员工赶制20吨水饺,连夜驱车送往武汉抗疫一线。儿子赵跃得知朱呈镕要“逆行”送水饺到武汉抗疫一线,主动请战,担当运输车辆驾驶员,星夜兼程,将满载沂蒙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水饺送到火神山医院子弟兵手中。
家风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旗帜。现在,丈夫赵树明只要有空,就和她一起去部队看望人民子弟兵。在朱呈镕的影响带动下,孙辈们也从小树立起长大要当兵的理想,儿女、侄子、外甥等10余人选择走进军营,报效祖国。对这个团结友爱、充满温情、拥军爱国的大家庭来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家风,也是使命。
7.单美华家庭:书香继世,德行四方
单美华,潍坊市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小学原教师。其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
单美华家代代传承的家训是“书香继世,德行四方”。丈夫李济远的祖辈曾创办过私塾宝德斋。夫妻二人在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沉迷网络耽误学业,许多父母因打工繁忙无暇关心孩子,夫妻俩便萌发了办公益书院的想法。2013年7月,“宝德书院”在他们自家院落成立,免费为农村孩子提供学习辅导和课外培训。除了传承祖辈优良家训,他们对书院也寄予了新的含义:人间至宝是有德。
开办宝德书院,单美华全家总动员。丈夫李济远自己编写《宝德童蒙录》教材,教授孩子们国学知识。婆婆每天协助照看孩子,公公主动担负起书院安保工作,儿子在假期教孩子们练硬笔书法,就连90多岁的奶奶也时刻牵挂着这些孩子们。单美华说:“我要把美德、知识、才能的种子种到这些乡村孩子们的心中,尽我所能为乡村教育事业作一点贡献。”
农村孩子“家门口”的公益书院,承载着单美华一家人的美好愿望,也是她们家“人间至宝是有德”良好家风的集中体现。
8.孔颖家庭:以礼为上,忠厚传家
孔颖,曲阜市委办公室专用通信服务中心主任。其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山东省最美书香家庭。
孔颖是孔子77代后裔,在代代优良家风的浸润下,他为人忠厚正派,守规矩,懂礼仪,是曲阜市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孔颖家庭将家风作为家庭建设的灵魂,世代传承。父亲孔令绍40年来坚持传播传统文化,相继写出《曲阜赋》《曲阜新赋》《代代相传的故事》等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也是曲阜市家风传承志愿服务队队员。孔令绍将孔氏家风概括为“有文化,守规矩”。孔颖家庭就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这一良好家风。在长辈的熏陶感染下,儿子孔齐维续也加入志愿服务队,每逢寒暑假,祖孙三代一起讲国学、做公益,为传播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在家风传承上,孔颖家庭尤其注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启发阅读兴趣。孔令绍结合《论语》等儒家经典,为孙子改编《三字经》,孙子从牙牙学语便开始学习诵读,家庭中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孔颖一家还将家风传承的仪式感融入到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每逢清明家祭,大人都会带孩子去孔庙拜孔子,让孩子知道血脉、文脉的家风传承。让孩子在“以礼为上”“诗礼传家”的良好家风中茁壮成长。
9.谢立亭家庭:言传身教,塑造“孝顺、和睦、正德”的家风家训
谢立亭,济宁市市中区委老干部局原局长。其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山东省文明家庭。
谢立亭退休不退志,坚持用“红色三宝”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递党的声音,用实际行动彰显“永不褪色的先锋战士”本色。他先后印制红色名片120多种、6万多张,发放“红色小册子”6万多册,编唱红色歌曲100多首,深入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宣讲700多场次。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满腔热情奉献社会。
谢立亭的宣讲路离不开家人的陪伴支持。老伴魏贤兰是一位党龄60多年的老党员,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给予他支持与鼓励,在谢立亭行动不便时用三轮车拉着他去宣讲,默默地照顾家庭、教育子女,做强有力的家庭后盾。五十多年来,夫妻二人互尊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成为大家羡慕的模范夫妻。
谢立亭家庭非常注重后代的道德教育,经常通过建立家庭档案盒、召开家庭会议等形式影响教育孩子,家庭氛围融洽和睦。在谢立亭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都拥有美满的家庭,他们都尊老爱幼、生活简朴、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孙子谢文斌还从小立志向爷爷学习,做像爷爷一样爱党爱国、奉献热会的人。
10.房泽秋家庭:用凡人善举传承孝道家风
房泽秋,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街道办事处贡院墙根社区居民。其家庭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山东省文明家庭、山东省最美家庭。
房泽秋,一家三代36年如一日照顾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瘫痪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老孝亲、奉献互助的精神。
1979年,19岁的房泽秋看到邻居李玉柱老人因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无人照料,便主动承担起照顾责任。房泽秋与丈夫于海结婚后,便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伺候。丈夫去世后,儿子于霄宁、儿媳王娜接过“接力棒”,和房泽秋一起照顾老人,就连小孙子于昌瑞也帮老人拿报纸、给老人解闷,直到2014年97岁的李玉柱老人安详离世。为了关爱更多的老人,2015年,房泽秋成立了“房泽秋志愿服务工作室”,组建以社区居民志愿者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困难老人群体的志愿服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传播正能量,凝聚爱的力量。目前,志愿服务队员1000多人,为济南市历下区1300多名养老困难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从一个房泽秋到一万个房泽秋”,是她的心愿,房泽秋用凡人善举传承着孝道家风。